色彩報告 ❘ 男生從甚麼時候開始不穿粉紅色



不論如何,我們可以發現,過去顏色—性別在人們心中並沒有如此強烈的連結,
而一般相信情況是在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因為製造商的行銷手段開始出現轉變。





 


藍色適合XX  粉紅色適合OO

在那個年代,製造商開始強力主打「某種顏色適合某類小孩/嬰兒」的行銷策略,
然而,當時各家品牌並沒有一定論調。
舉例來說,嬰兒服飾雜誌《嬰孩部門》(Infant's Department)在 1918年的 6月號寫到
「(在顏色這件事上)仍有非常多說法,不過一般相信粉紅色適合男孩、藍色適合女孩。
因為粉紅色是比較堅決、強烈的色彩;至於藍色比較雅緻、秀麗。」
但與此同時,也有嬰兒服飾商打出「金髮或藍眼者適合藍色、褐髮或褐眼者適合粉色」的口號。

1927年,《時代雜誌》針對全美的百貨公司進行調查,
問他們會針對男生、女生搭配怎麼樣的服飾,結果得到非常多樣的答案。




重點可以多賺錢

至於當時製造商為什麼要採取區隔化的行銷方式,
研究服裝史、著有《粉和藍:在美國辨別男孩、女孩》
(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一書的保萊迪(Jo B. Paoletti)說
「美國製造商發現,當你越是把商品區別化,你就可以賺越多錢。」
畢竟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說服消費者特別去買符合自己性別的商品。


 

在20世紀末期定調
   
確切來說,在服裝商大力進行「什麼族群適合什麼顏色」這段期間,
到底是什麼時候轉變成「男生適合藍色,女生適合粉紅色」並沒有一定說詞,
但大約在 1980年代末期,這樣的想法就被大抵定調,並成為我們現今根深蒂固的想法。









關於現在的粉紅色,大家怎麼看

現在走在街上,你相對很難看到使用粉紅色物品的男性,
有些人甚至會不願意主動拿跟粉紅色有關的東西,或是因為身穿粉紅色的衣服被嘲弄。
雖然色彩研究所的執行董事艾斯曼坦承,雖然當今使用粉紅色的男裝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她認為讓男性認同「我穿粉紅色衣服時不會受到威脅」、
「我不認為身穿粉紅色,其他人就會覺得我『不夠man』」這些事還有段距離。




商人影響社會

對此,馬里蘭大學的社會學家科恩(Philip Cohen)評論道,
一切凸顯了行銷策略會如何形塑社會對單一性別—顏色的價值觀。


上述只是都市傳說?


然而,對於衣服廠商如何改變人們喜好,也有人認為這僅是「都市傳說」。
義大利心理學家朱德切(Marco Del Giudice)就針對 1880-1980年間,
所有掃描到Google Book裡的美國、英國書籍進行分析,
並發現這些書鮮少提到「男生適合粉紅色」等字句,反而是從 1890年代開始,
「女生適合粉紅色」的說法就逐漸增加,
因此他認為「起碼在 19世紀末,粉紅色就是與陰柔特質連結的顏色」。




以前沒有單一標準

對此,研究服裝史的保萊迪反駁,朱德切的研究忽略在那個年代,
有許多不針對性別設計顏色的商品、廣告文宣,
她說:「我從來不會想到要用文字搜尋的方式來研究一些視覺的東西。」

她也強調,如果回頭看 20世紀初期的商品,
便會發現那時顏色—性別之間的連結並沒有單一標準。




現在的人們更在意要區分

社會學家科恩也認為,儘管朱德切的分析結果是這樣呈現,
但所有其他證據都顯示,人們比 150年前更注重用物品區別孩子的性別。



 
圖為美國第 32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在兩歲半時的照片。
史密森尼學會指出,這張照片拍攝於 1884年,
當時的男孩子直到 6-7歲前都會穿洋裝,並在那時才會第一次剪髮。
 



顏色影響對待方式

「也許你會想說,嬰兒穿什麼顏色有這麼重要嗎?但這會影響身為大人的我們如何對待他們,」
保萊迪解釋道:「過去有個很知名的研究就指出,當一名嬰兒身穿藍色時,
他很容易被受試者當作男生,受試者也會比較傾向跟他玩體力活動。」

「然而,當同一名嬰兒身穿粉紅色時,受試者的動作會變得比較輕柔、並和他一起玩洋娃娃。」




孩子跟著內化價值觀

保萊迪也指出除了顏色,其他廣告行銷也會進一步在孩童心中紮下「自己應該要有什麼樣子」的想法,
她說:「舉例來說,一名女孩(在電視上)看到其他女生有著長長的頭髮和洋裝...,
這就會逐漸形塑她們喜歡、討厭的東西。」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保萊迪便認為,不論是什麼服裝、顏色,其實它們都是中性的,
她也認為人們可以反思當服裝失去中立性——
覺得男生就是要穿怎樣、女生就是要穿得如何——會帶來的問題,
也認為這已經造就了一個困擾於「我兒子不想要穿男孩的衣服,比較喜歡女孩的衣服」的群體。


保萊迪強調到,雖然服裝廣告把孩子分成了粉紅色和藍色,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切並不是黑白分明的。











|
文章出處:http://bit.ly/2SpTanm


  
  色 彩 調 研 所
https://www.facebook.com/LabR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