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報告 ❘ Sheena Iyengar:選擇的藝術

 



當我們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面對了無數的選擇。 
現在是該立刻起床,還是再賴床十分鐘?等一下要吃豆漿蛋餅,還是便利商店的飯糰? 
在民主社會的觀念下,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但這些看似自由的選擇,真的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決定嗎? 
又或是在背後有哪些無形的因素在「控制」我們「自由」的選擇呢? 
以下來聽聽公認的「選擇專家」Sheena Iyengar談選擇背後的真相! 

先從發生於日本的故事說起,不同的文化特色是否也是導致選則不同的因素之一? 
Sheena Iyengar在京都的餐廳點了一杯「加糖綠茶」,過了一會兒,服務生便告知「本店沒有糖!」 
而後她改點了一杯咖啡,這時在咖啡的托盤上,則穩穩的躺了兩包糖! 
是麼原因導致行為的轉變? 
Sheena Iyengar說到,在他們「選擇」的基礎上即存在根本性的差異, 
美國人認為,當顧客付費並提出合理的要求時,他便有權力讓這項要求得到滿足; 
反之在日本人的觀念下,喝茶加糖是完全顛覆想像的做法,他們則應該保護那些沒有做出最好決定的顧客! 

在眾多的選擇中,Sheena Iyengar認為這些想法都是建立在某種既定的假設之下, 
而這些假設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或文化之下卻不一定成立! 
她指出美國人對選擇的三大假設並分別對其做出實驗: 

  1. 自己為自己做選擇  
  2. 越多的選擇能讓你做出越好的決定  
  3. 永遠別向選擇說不 
 



在第一項假設中,Sheena Iyengar把7到9歲的英裔及亞裔兒童分別分成三組帶進實驗室, 
並出了六大主題的字謎: 
第一組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題目並挑選作答的麥克筆顏色, 
第二組則是選擇哪種題目就要用和它相應顏色的麥克筆, 
第三組則被告知,要做的題目和要用的麥克筆都已經被媽媽決定好了! 
而最後的結果顯示,英裔的兒童在能自由選擇的狀態下答出最多的字謎, 
反之亞裔的兒童則在被告知所有選擇之下做出最佳的表現! 

Sheena Iyengar指出,這些亞裔孩子做選擇的基礎點並不是「自己的本質」, 
而是建立在他們所尊重或信任的人身上。在環境或人為觀念的影響下, 
他們認為個人的決定並不是最可靠的,而也讓選擇對於他們而言,成了一種自我界定的行為。 
這種「功成名就來自於自己獨立的決定」的假設也就不成立了。 



至於第二項假設,Sheena Iyengar接待了曾受共產體制統治的東歐居民,她為了周到準備了七種不同的汽水飲料。 
而Sheena Iyengar卻驚訝的發現,在他們眼中,並沒有七種「不同」的飲料,而只有「一種」-汽水! 
在某些東歐人的生活中,曾經習慣了沒有選擇的生活,而面對眾多類似的選項,他們並不感到快樂,取而代之的是選擇的恐懼。 

值得思考的是,現在有許多選擇在彼此之間並無太多的不同,而迫使我們選擇的可能是廣告,代言等因素, 
試想看看,當你閉上眼睛來品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時,真的會有像視覺判斷般那麼大的差異嗎? 
更有研究數字指出,當我們被給予10個以上的選擇時,往往做不出最好的決定! 



在第三項假設中,Sheena Iyengar訪問了同樣面臨新生兒生死決擇的美國及法國家庭: 
是要現在拔掉新生兒的呼吸維持器,也就是他會在幾小時內死亡,或選擇繼續使用裝備, 
而他可能在幾天內死去,又或是成為永遠的植物人,在所有的訪談中,最終的決定都是現在拔掉呼吸維持器, 
但其中最大的差異則是,美國家庭是由自己決定,而法國家庭是由醫生決定。 

在這樣的狀態下,Sheena Iyengar則發現美國人比法國人感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 
法國人可能認為:雖然嬰兒在世的時間很短,但她讓我們有了新的體悟。 
反之美國人則覺得:我好像在扮演一個劊子手! 
在美國人的思考模式下,他們無法對選擇說不,即使他們知道這個決定將會給自己帶來折磨痛苦。 

而現在許多人對於既定的某些觀念相當堅持,就如同美國人對於「選擇」的假設一樣, 
而或許如同說故事有很多方法和面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應該有更多不同的思維及考量, 
而我們也都有去接納各種選擇的責任,並瞭解這些選擇所代表的意義。 

下次,當你面對兩款相似的粉色指甲油,兩罐味道相同的咖啡,千萬別因為品牌或標籤而影響你的選擇, 
因為,就像同一款玫瑰花,只要有了不同名字,不但能讓它的外觀看起來與眾不同,甚至連聞起來也會不一樣呢! 





 |
 原文出處:
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the-art-of-choosing/



   ▋  色 彩 調 研 所
   https://www.facebook.com/LabRGB/